發布時間:2020年3月17日
已經查看了205次
劉思江 科技日報記者?王春
在3月16日舉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衣承東透露,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新藥研發,上海已取得積極進展。其中,mRNA疫苗預計將在4月中旬進入臨床試驗;病毒樣顆粒疫苗在小鼠免疫實驗已產生特異性抗體。
在診斷檢測試劑研發方面,上海有3個檢測產品獲批并應用于臨床,企業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也獲得歐盟CE認證。“截至3月15日,上海診斷試劑已出口德國、日本、韓國、沙特等22個國家,數量超過8萬人份。”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介紹道。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穩定,國外局勢卻日益嚴峻。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中國的疫情防控給世界爭取了一個月時間”。也正是在這一個多月內,上海針對臨床救治和防控急需,啟動了應急科技攻關機制,為全球防控新冠病毒提供了治療策略,并貢獻科研力量。
聚焦“臨床診治”“藥物和疫苗”“病原學與流行病學”“醫療器械及診斷檢測試劑”等四個方向,上海先后布局了兩批18項應急攻關任務,以強化疫情防控支撐。
臨床診治方面,開展了“新冠肺炎感染防治”“創新性抗病毒治療”“臟器功能保護”“阻止輕癥向重癥轉化”等科研攻關,應用了更全面的檢測指標體系,形成了輕癥、重癥、危重癥以及輕癥向重癥轉化的針對性治療方案,并在愈后支持上突出及時跟進、過程管理。
醫療器械及診斷檢測試劑研發方面,多個新一代檢測產品已進入國家審批程序,近期研制成功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有望成為行業標準“量具”。同時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在一線的規模化應用,為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提供支持。“其中聯影醫療累計向全國25個省提供了486臺各類影像檢測設備,向9個國家出口了19臺各類影像檢測設備,并配套提供了AI運用、研發了方艙CT、遠程分級診療等體系化方案;微工院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出貨量達400余萬顆,訂單超3000萬顆,有力支持了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 張全說。
藥物及疫苗研發方面,則堅持“老藥新用”與“新藥和疫苗研發”并舉。“老藥新用”研究有序展開,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研究列入國家應急科技攻關專項;“新藥和疫苗研發”穩步推進,通過178萬樣次化合物的篩選,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mRNA(信使RNA)疫苗已啟動靈長類動物毒理和藥效預實驗,預計4月中旬臨床試驗;病毒樣顆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實驗已產生特異性抗體。
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方面,上海科學家團隊分離出新冠病毒毒株,為診斷技術的快速推進和藥物疫苗開發奠定基礎,并依托P3實驗室開展學科交叉研究,著力破解病毒特性與傳播致病機理。
此外,強化“醫教研用協同”,促進各類創新主體“聯合作戰”,組織動員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開展科研攻關、產品生產和防控應用,同時發揮上海的國際化優勢,圍繞流行病學、診斷技術、疫苗和藥物研發等領域,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日本等13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展開了42項合作攻關。
張全表示,下一階段,上海將積極統籌科研院所、高校、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各方科技力量,開展平臺能力建設,打造早發現、強診斷、快速響應的科技協同攻關和防控體系。
“我們給大家提供了不同策略措施的有效成果,我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科學證據。這就是我們應急攻關的最大意義。”上海市科技攻關組專家委員會成員吳凡說。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3/16/content_9021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