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6月12日
已經查看了331次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廣東茂名因油而興,素有“南方油城”之美譽。如今,這座“油城”正努力構建“最美人才棲所”。
6月4日,在2020年茂名市第二屆人才活動周上,100多位來自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化工、精細化工等方面高層次人才專家聚集茂名。當天,茂名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中山大學等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包括粵西LNG接收站、成果轉化、專家工作站等8個項目。
茂名對人才的求賢若渴,讓湖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尹雙鳳深有感觸。他說:“茂名對人才特別是石化人才非常重視,市委市政府關于石化產業的規劃細膩科學完善,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為石化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戰略轉型渴求人才支撐
6日,記者在占地60畝的中氫科技氫燃料電池產業示范基地內看到,一期廠房正加足馬力建設,有望年內建成并試投產。
目前,茂名石油化工產業年度總產值已經超過千億元,石化煉油能力達20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110萬噸/年,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多元產業鏈和特色高端產業集群。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茂名擁有良好的化工產業基礎,在發展氫能方面優勢越發凸顯。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茂名石油分公司經理李明認為,茂名產氫成本低,且省去了從外地補充資源的運輸成本,發展氫能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面對氫能源產業新機遇,茂名因時而變,順勢而為,開啟由“油城”向“氫城”的戰略轉型。
今年3月21日,投資400億元、茂名史上最大的民營工業項目——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動工建設。該項目把準綠色化工產業變革趨勢,以發展丙烷-丙烯-聚丙烯產業鏈為主線,打造全球最大、成本最低、品種齊全、有定價權的聚丙烯生產基地,開啟了茂名綠色石化產業新時代。
這一大項目動工建設之前,茂名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已悄然開啟:
去年3月,茂名聯合南京大學昆山創新研究院發布氫能源技術產業發展規劃,推動茂名從“油城”向“氫城”的戰略轉變;
去年8月,茂名與東華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設丙烷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共同打造新能源及新材料產業集群;
去年9月,依托中國石化自有技術,茂名石化10萬噸/年高端碳材料項目動工建設,改變了針狀焦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此外,茂名還與多所大學深入探討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氫能源科研成果在茂名實施轉化。
“油城”向“氫城”轉型,是大戰略、大方向,背后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當前,茂名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口,茂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茂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志暉表示,要抓好產業政策、營商環境、宜居宜業等各項政策落實,努力把茂名打造成為“最美人才棲所”。
去年新引進碩士以上人才400多人
“作為一個外地人,在這里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你能明顯體會到濱海新區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平時的工作氛圍也很好。”從遼寧來到茂名濱海新區工作的張女士說。
她口中的“家”就是茂名濱海新區人才驛站。作為茂名臨港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濱海新區借助人才驛站這個柔性引才引智公共服務平臺,靶向引進區域內外高校專家學者、企業家、藝術家等各類人才。
“要讓人才留得住、按下心、干得好,我們做了不少工作。”茂名濱海新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人才驛站想方設法解決人才的實際困難,增強人才的信任感,并定期組織多形式的聯誼交流活動,增強人才的歸屬感。
2016年以來,茂名以市縣鎮三級人才驛站服務體系為載體,打造覆蓋全市的柔性引才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人才與產業對接。
據介紹,市級人才驛站重點關注主導產業、大型企業、高校院所、對接高層次人才;縣級人才驛站收集整理本區域人才資源信息和產業發展需求信息,為市級驛站提供決策參考,為鎮級驛站提供指導幫助;鎮級人才驛站重點發揮黨的組織功能、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深入本地主導產業,密切聯系服務企業,摸清基層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智力扶貧、支農支教支醫等方面積極提供幫助,全市常駐鄉鎮人才驛站各類專家500多人。
近年來,茂名以大產業引爆大發展,緊抓產業發展趨勢,堅持“產業吸引人才,人才助推產業”,積極謀劃產業人才發展規劃,探索產業人才培育新模式,加強多層次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同時,茂名還主動對接海內外人才資源,引進更多的領軍型人才、高素質人才。
伴隨茂名產業大發展,人才與產業互動越加頻繁。2019年,有28家高校研究所與茂名市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2019年,茂名新引進碩士研究生以上高層次人才400多人。
記者查閱當地相關數據發現,從2017年開始,茂名常住人口增量超過戶籍人口增量,近兩年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該數據折射出人才與產業的積極互動,人才隨著產業走的人口流動趨勢在茂名越發明顯。
人才引進與成果產出“和鳴”
6月5日,在茂名舉行的高校專利成果對接會上,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等高校在會上推介專利成果,吸引了多家企業熱情參與。
記者在當地得知,茂名著力打造創新平臺,大力引進高端技術人才,促進產學研合作。目前,茂名全市各類創新平臺的總數突破了500家,與清華、北大等14家高校、科研院所在石油化工、現代農業、生物醫學等領域開展了深度的產學研合作,推動了160多家企業與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人才的引進和創新平臺的建立是第一步,茂名還注重把人才用好、用活。記者發現,通過人才的不斷引進和產學研合作,茂名科技成果產出率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自2016年以來,獲省科技獎數量連續4年排粵東西北第一,連續4年排全省前6位。
“近幾年,茂名獲省科技獎的80%項目都是企業牽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全市的65%。”茂名市政協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長崔錫明說。
隨著“油城”向“氫城”的不斷邁進,產業需要升級迭代,茂名將目標瞄準高水平協同創新的研究院——籌建茂名綠色化工研究院。該研究院以建成國際一流的綠色化工和新材料創新和產業孵化中心為目標,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化工行業“應用基礎-中試-產業化”的貫通式育成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對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的解決和關鍵科研成果的中試放大這兩只抓手,支持廣東邁入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行列。
這一高水平研究院的設立,有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將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茂名,共同推動綠色化工產業發展。化工專家、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校長紀紅兵介紹,“拆除圍墻、開放辦院”是研究院一大特色,將建立“人才、技術、資本、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讓創業者共享其人才、科技、資本等資源。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6/12/content_9556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