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9月23日
已經查看了389次
科技日報記者?王健高 通訊員?馬瀅瀅
9月22日,在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上,恒天翼信息科技、山東易華錄等國內多家企業帶來了其自主研發的智慧海洋系統,向人們展示了探索海洋的智慧化路徑。
海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海洋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數字海洋到智慧海洋,我國海洋信息化發展正在不斷深入。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我國通過海洋信息化建設提升公眾對海洋的認知,拓寬信息技術在海洋的應用,增強我國海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地海空天”多方位感知海洋
擁有國家發明專利4項,國家認證產品6項,著作權122項,并參與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的青島恒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參展智慧海洋平臺:通過“地海空天”多方位、多手段感知海洋,使用“5+N”模式分析海洋、服務海洋。
地海空天包括利用地面設備:岸基站、指揮中心、數據中心;海上設備:浮標、無人船、潛水艇;空中設備:無人機;天空設備:衛星等現代科技手段,在宏觀和微觀層面更加透徹的感知海洋。
“5+N”包括五個一:一張網、一張圖、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標準體系;N個應用,恒天翼智慧海洋平臺已經擁有18類典型應用,全方位涵蓋海洋業務領域:如海洋環境監測監控,氣象預報減災,海洋生態保護,海洋漁業、灣長制管理,生態修復等。
融合通訊平臺將現有通信系統融合,以一張圖的形式展現通信資源,包括短波、超短波、甚高頻、衛星通信、CDMA公網五張網絡互聯互通,可拓展AIS、RFID、LTE、物聯網、視頻監控等功能。
海洋氣象大數據平臺通過解析實時多源的氣象數據,以更直觀、逼真的形式展示氣象數據的空間分布,便于氣象數據分析,為氣象預報減災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
全國海洋大數據產業基地亮相
山東易華錄已經連續三年參展,圍繞海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服務和數字海洋文化,研發海釣公園、浮游生物原位觀測、華錄海圖等N項產品,聚焦海洋大數據產業基地、超算產業化、海洋牧場工業化以及數字海洋文化四類業務,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智慧海洋產業的領軍企業。
此次海科展上,易華錄帶來“1+6+N”的全國海洋大數據產業基地戰略布局解讀,詳解超算產業化、海洋大數據智慧化進程,循環展示萬米深海下的海洋文化。
正在青建設的華錄山東總部基地項目,包括總部基地及國家海洋大數據產業基地,將打造華錄集團在山東省乃至華北地區最大研發中心、創新中心、文化中心。目前,項目已先后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搭建產學研平臺。項目整體發展定位以海洋大數據產業為核心,依托華錄集團藍光存儲技術,將提升青島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填補國內海洋大數據產業空白。
據悉,由山東易華錄負責承建華錄山東總部基地項目,規劃建設國內第一個海洋大數據產業化示范基地,向著打造海洋大數據國家級示范平臺的目標疾步進發。
三維海洋地理信息平臺應用廣
海科展期間,中海潮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My-Ocean Star?次時代三維海洋地理信息平臺。該平臺基于自主研發的獨立技術體系,采用標準C++技術構建系統內核,原生支持多操作系統。平臺匯集整理了海洋基礎地理數據、海洋環境和資源管理數據,結合空間統計分析、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可視化集成等多種技術手段,運用各種專用分析模型與算法,面向海洋綜合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的迫切需要,開發了智慧海洋專題的一系列信息產品,實現了海洋多源信息的集成與可視化共享,為智慧海洋管理提供深入的信息集成和分析服務。
平臺能夠實現對宏觀大規模海洋和陸地數據的存儲、驅動、管理、分析和預測等功能,對三維海洋時變動態數據以及TB級三維高精度場景可實現實時可視化,在三維海洋環境實時推演分析及軍事仿真應用等領域具有強大優勢。應用領域包括:海洋災害數據快速處理,海洋災害數據查詢、統計分析、報表展示等,海洋災害屬性數據可視化,海洋災害預測分析,海洋災害防災減災策略制定等。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9/22/content_10215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