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1月6日
已經查看了263次
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5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介紹,該報告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有:指出我國與國際相比,在技術、產業方面存在的優勢、劣勢及所處位置,特別是在關鍵或核心領域;判斷提出技術發展基本趨勢、亮點與熱點;分析產業情況及基本競爭格局;歸納技術、產業發展環境(政策、競爭格局、資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十四大趨勢具體內容包括:
1、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
2、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算力成為人類生產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3、5G移動信息網絡加速構建,其推廣完善及與各行業的垂直整合仍存挑戰;
4、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的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類腦技術等取得突破,推動智能時代的應用新模式、新手段、新生態創新發展;
5、信息安全技術在“雙循環”戰略需求牽引下加速尋求發展新范式,推動安全賦能方式從外掛附加形態向內生構造形態轉變,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正在加速落地,支撐以安全為本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6、過去五十年集成電路產業遵循摩爾定律持續高速發展,現階段晶體管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逼近物理與工藝極限,產業技術演進趨勢放緩或變軌;
7、大數據作為一種普遍存在,是信息社會最為龐大且以指數級增長的基礎資源;智能化發展需求促進傳感器與前端智能處理呈集成發展趨勢;
8、隨著5G、物聯網、無人系統、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先進智能化裝備或系統的建設與應用,電磁環境適應性和電磁安全性成為研究熱點;
9、信息社會算法、算力和數據的變革,這使得工業生產過程、重大裝備、自主運動體等物理空間的典型被控對象,能夠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實現決策優化和協同控制;
10、腦與認知科學和人工智能加速融合,在無人系統、智能成像、智能視覺、大數據智能等領域廣泛應用;
11、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物理量基于常數重新定義產生的影響持續深化,基于量子化和“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的國家測量體系建設需求日漸迫切;
12、區塊鏈技術發展持續創新,鏈上鏈下數據協同、軟硬件一體化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
13、天地一體化的空間目標多維度光電探測與信息傳輸技術成為該領域各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1/05/content_1068000.shtml
據了解,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后續已安排10個專題:機器人、衛星通信、GPU、數據中心、網絡與通信英文版、深度學習英文版、工業互聯網英文版、信息光電子英文版、量子器件及其物理基礎。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1/05/content_10680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