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2月22日
已經查看了268次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丘劍山
“這一批實驗室將采取‘1+N’的建設模式,由牽頭組建單位聯合相關領域優勢力量,形成‘核心+聯盟’的創新格局。”2月20日,在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科技廳廳長王煒介紹了首批剛剛揭牌的湖北實驗室的相關情況。
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明確提出“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建設高水平實驗室”。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湖北實驗室組建方案(試行)》,印發了《湖北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湖北實驗室的戰略定位、組建原則、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從湖北省優勢學科和重點產業出發,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湖北省產業經濟發展需要,綜合考慮科研實力、競爭優勢、基礎條件,在優勢創新領域首批布局組建7個湖北實驗室。在光電科學領域,由華中科技大學牽頭組建光谷實驗室;在空天科技領域,由武漢大學牽頭組建珞珈實驗室;在生物安全領域,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牽頭組建江夏實驗室;在生物育種領域,由華中農業大學牽頭組建洪山實驗室;服務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組建湖北江城實驗室。同時布局組建的還有東湖實驗室、九峰山實驗室。
“湖北實驗室是組織開展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的綜合性科研平臺,是引領湖北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王煒說,在運行機制上,湖北實驗室突出原創突破、目標導向,強化任務引領,統籌優勢資源,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前沿引領和競爭機制,堅持省市共建、資源整合、多方協同,匯聚優勢力量集中建設。
將采取“1+N”的建設模式,由牽頭單位聯合相關領域優勢力量共建,形成“核心+聯盟”的創新格局。建立“矩陣式管理、項目化組織、第三方評估”的科研模式,“開放、流動、競爭、協同”的用人機制,“利益共享、社會共促”的成果轉化機制,以大科學裝置為核心的科研設施共享機制和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機制。采取“政府主導、省市區聯動、社會參與”的方式,多渠道加大投入。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2/21/content_10820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