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6月9日
已經查看了293次
6月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辦第一屆“上硅”大學生學術論壇,本屆論壇以“筑夢新材料”為主題,聚焦新材料及應用領域,為國內各高校材料學科大三學生交流學習、增進友誼、分享經驗搭建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鹽所結構陶瓷與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董紹明研究員,上海硅酸鹽所副所長蘇良碧,特種無機涂層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學斌研究員,張玲霞研究員、孫宜陽研究員、馬名生副研究員出席論壇,來自全國18所重點高校的42名優秀學子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由研究生部副主任陸彩飛主持。
蘇良碧在致辭中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表示歡迎,簡要回顧了研究所的發展歷程,并圍繞研究所科研成就、研究領域、研究生培養以及國際合作交流等情況作了介紹。他預祝本次學術論壇取得圓滿成功,同學們收獲多多、滿載而歸。
董紹明作題為“古之文明,今之重器--陶瓷材料的發展與應用”的報告。報告以陶瓷的起源為切入點,介紹了陶瓷的發明和從遠古到明清的發展歷程,并以氧化鋁、氧化鋯、碳化硅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等鮮活的實例講述了陶瓷材料歷經千年發展,通過不斷融入新的元素,現已成為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技術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材料,體現出先進陶瓷材料在極端服役環境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報告還介紹了研究所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發展歷程、特色研究工作和典型應用,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鄭學斌作題為“超高溫陶瓷涂層的設計、制備與性能研究”的報告,介紹了超高溫陶瓷涂層的最新研究進展,并結合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發現科學問題、提出研究思路以及通過實驗設計進行驗證,分享了培養研究生的心得體會。
張玲霞在題為“太陽能燃料催化”的報告中以類石墨相氮化碳為例,介紹了不同尺度下對光催化劑的電子結構、光生載流子分離和遷移行為的調控,包括復合異質結構、分子內異質結構和單位點的設計與構建。
孫宜陽圍繞計算材料學在無機功能材料研究中的應用,簡要介紹了第一性原理計算的基本方法和計算采用的超級計算機,以鋰空氣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二維超導材料為例講述了理論計算對于實驗現象理解上的幾項成果。
馬名生以“低溫共燒陶瓷(LTCC)與無源集成器件”為題,介紹了LTCC應用領域和研究現狀,以及其研究團隊在新型LTCC材料和無線集成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報告會精彩熱烈,同學們與報告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杜釔明、四川大學的李垂羽、同濟大學的葉子龍、胡焱、武漢理工大學的張子星、中南大學的楊文豪、重慶大學的李若琰分別作題為“具有非對稱浸潤性的仿生二維結構用于水下單向長距離氣泡輸送”、“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光譜響應范圍的拓寬-基于單晶Si襯底的CdTe多晶薄膜的制備及研究”、“基于微納陷光結構的高性能鈣鈦礦光電探測器”、“酸性介質中增強甲醇氧化活性和穩定性的Pt-Cu電催化劑的極限腐蝕”、“正極補鈉策略提升鈉離子全電池能量密度”、“鈦合金制備過程中碳污染的控制”的分享報告。
報告會后,同學們還深入納米功能材料與光電應用實驗室、熱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實驗室、鹵化物閃爍晶體實驗室等進行參觀,實地了解研究所的科研條件和環境。
本次論壇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學習平臺,不僅讓參加活動人員開拓了視野、提高了思維,還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增進了對研究所的了解,為研究所培養年輕一代優秀科研人員奠定了基礎。
http://www.sic.ac.cn/xwzx/kydt/202106/t20210607_608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