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6月18日
已經查看了229次
科技日報南京6月17日電(記者張曄 實習生季天宇)6月17日,在第五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紫金山實驗室放出大招,同時發布3項重大成果。這些成果能夠分別滿足工業互聯網等實體經濟迫切需求、實現一點入網多云互聯、以及改善多場景下的5G網絡性能及運維。
當前,互聯網發展已從消費領域轉向實體經濟,這就要求網絡架構必須跟著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劉韻潔表示:“實體經濟要求網絡架構具有確定性、可定制、差異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統來配合,系統就像大腦,每臺設備就是小腦,二者配合起來,才能滿足現實要求。”因此,開放可編程交換設備操作系統正逐步成為未來網絡的“新基座”。
全球首個骨干網級可編程交換設備操作系統——UniNOS在此背景之下應運而生。在開放網絡結構方面,第三方可通過開放接口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或協議;在異構芯片兼容方面,該系統可與硬件設備和芯片解耦,支持多種異構國內外芯片;在多應用場景方面,該系統不僅支持廣域網、城域網,還支持接入網和數據中心。目前,UniNOS系統已經在長三角九個城市圈得到應用。
劉韻潔同時發布了另一重大成果——未來網絡實驗設施多云平臺。“目前,90%的企業都需要上多種云,但中國企業上云比例只有40%,究其原因就是多云環境不太友好。”劉韻潔認為。阿里、騰訊都有自己的云服務,但是接口不同,所以實現互聯的難度就很大。而該成果最大的特點是一點入網、多云互聯,能夠很好解決這一問題。
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5G早已走進普通人的生活,發展至今,5G引入了更多的頻譜、基站、天線、參數、業務、場景等,5G網絡復雜性急劇增長,由此導致傳統網絡優化和運維方式難以為繼,網絡性能發揮不足,網絡運維成本高等問題。
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尤肖虎教授表示:“要實現對5G網絡性能的定位與追蹤,就需要深入到5G網絡內部,對能夠反映5G網絡特征的數據進行采集,但是數據分散在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層,因此實踐起來非常困難。”
由紫金山實驗室聯合東南大學研究團隊,經過3年攻堅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5G網絡數據采析體系與性能追蹤系統”解決了5G網絡數據逐層獲取、5G/6G網絡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瓶頸。
尤肖虎表示:“ 這個系統包括一個5G端到端的現場網絡,包含了80多個基站以及100多個終端。能夠將原始數據的采集覆蓋到網絡的各個層面,在此基礎上,建立5G數據倉庫和5G特征數據集,再根據關鍵技術指標的要求反過來進行關聯性分析和性能追蹤,實現對整個網絡性能精準的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精準的定位。”
目前,該系統已在中國移動、新華三、中科院計算所等多家單位推廣應用,并上線紫金山實驗室5G網絡真實數據開放平臺。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6/17/content_11575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