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6月22日
已經查看了275次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6月19日,“領航·價值”第十屆金博獎深圳大學技術驗證專場賽在深圳大學舉辦,首批23個來自深圳大學的早期驗證項目進行精彩的路演,領域涉及生物醫療、集成電路、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這是今年5月博士科技與深圳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來推進的首批項目。
今年深圳“兩會”,“完善高校、科研機構成果產業化機制,支持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作為具體措施,被寫入深圳未來五年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任務中。科技成果轉化重心前移的大趨勢下,在深圳這座中國最具活力的創新之城,由高校主導、校企探索共建概念驗證中心、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的序幕正在拉開。
高“研”值,“黑”科技
對于剛滿“十歲”的金博獎來說,這場路演有些特別。深圳大學的路演現場,22個科創團隊和三位技術評審參加,來自投資機構的三位投資評審坐在廣州的會議室,通過在線會議遠程對項目商業價值進行討論和打分。
“金博獎”是由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發起,博士科技承辦,面向以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的科技創新成果挖掘、展示、交流、孵化和轉化的全球性賽事。作為國內第一個國家支持、民間發起并組織實施的科技創新頂級賽事,舉辦十屆以來,金博獎組織過近百場路演,吸引超過3000個項目參賽,深度孵化的項目過百項。
有別于以往高校專場賽,這次的深大技術驗證專場賽,是第一次組織概念驗證階段項目批量參賽。這次專項,正是博士科技為深大概念驗證中心量身打造。
深圳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徐平教授作為賽事技術評委,全程參與了本次專項賽,幾個生物醫學項目讓他感受很深。“這些研究屬于該領域前沿技術,凝聚了很多深大老師十幾年的心血,可惜與市場和產業化還有一段距離。”他希望,通過與博士科技的合作,打通最后一公里,讓市場來檢驗、讓市場來買單。
創意驗證+投資賦能鋪平轉化之路
什么是概念驗證中心?為何它能被寄予深大“培育上市公司”的期望?
項目一般會經歷“概念驗證-中試與工程化-應用示范與產業化”幾個發展階段。業內普遍將科學技術與科技成果轉化之間存在的鴻溝,稱之為科技應用的“死亡之谷”。如何跨越“死亡之谷”?概念驗證作為第一步,是決定科技項目是否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關鍵步驟,更是科技成果轉化亟需突破的“最初一公里”。
2019年深圳成立了首家概念驗證中心——深圳大學創新驗證中心(以下簡稱深大驗證中心),旨在通過多種市場組織、機構與高校合作運行,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商業化,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
今年5月,深大驗證中心引入首家民營機構——博士科技作為合作伙伴之一,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針對成果轉化初期的項目,博士科技量身定制“創意驗證+投資賦能”方案,解決該階段最關鍵的“驗證”和“資金”問題。
“在驗證中心的建設中,高校主要為項目提供創新驗證、測試等服務,但成果轉化的落腳點還是在市場。”深大驗證中心一位負責人表示。與高校所提供的驗證服務側重不同,在驗證方面,博士科技側重從技術先進性、團隊互補性、產品潛力、市場前景及未來規劃等方面進行評審論證。而在資金方面,博士科技以成果轉化基金作為種子資金,輔以商業顧問、創業培訓、資源對接、落地轉化等全鏈條孵化服務,解決科研成果與可市場化成果之間的鴻溝,促使高校科研人員成功踏出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步。
融入城市創新發展脈搏
2019年,博士科技為深圳市政府接入博士云·區域創新支撐系統,打造深圳國際創新創業生態數據應用平臺(下稱“深創數據平臺”),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數據采集、監測工具及服務,為政府部門提供產業地圖、人才地圖、園區運營監測、企業精準分析、企業分級管理、招商引資管理、政策模擬制定等功能服務,為深圳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提供強有力支撐。
數據平臺
目前,“深創數據平臺”匯聚了各類優質科技企業和創新服務機構等創新資源,包括上市企業270家、規上企業330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963家、獨角獸企業25家、瞪羚企業233家、高校院所16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365家、金融機構54家、中介服務機構256家,共2萬多家,錄入5G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云計算產業鏈、物聯網產業鏈、生物醫藥產業鏈共5條深圳的產業鏈。(主辦方供圖)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6/21/content_11585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