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9月13日
已經查看了279次
9月12日上午,2021年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公布獲獎名單,該獎旨在獎勵在中國取得杰出科研成果的科學家。在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公布了三個獎項的得主以及相應成果:袁國勇、裴偉士獲得 “生命科學獎”;張杰獲得“物質科學獎”;施敏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生命科學獎”獲得者袁國勇、裴偉士均為香港大學教授,其中袁國勇出生在香港,裴偉士出生在斯里蘭卡。兩人的獲獎成果是發現冠狀病毒(SARS-COV-1)乃是導致2003年全球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病原,并發現了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為人類應對EMC/2012(可引發中東呼吸綜合征)和COVID-19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張杰出生在山西,現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他的獲獎成果是通過調控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精確可控的超短脈沖快電子束,并將其應用于實現超高時空分辨高能電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變的快點火研究。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施敏出生于南京,在臺灣長大,現為陽明交通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此次大獎表彰他對金屬與半導體間載流子互傳的理論認知做出的貢獻,這些成果促成了歐姆和肖特基接觸的關鍵技術,使得過去50年中按“摩爾定律”速率建造各代集成電路成為可能。
未來科學大獎創立于2016年,是由企業家、科學家和投資人群體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該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個獎項獎金約為 650 萬元人民幣(等額 100 萬美元)。施一公、袁隆平等著名科學家曾獲得往屆獎項。
在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稱,將于2021年11月16日至21日舉行未來科學大獎周,屆時將組織未來科學藝術展、獲獎人學術報告會、學術峰會等活動。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9/12/content_12191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