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9月15日
已經查看了226次
9月14日,“科創中國”產學融合會議——北斗“百城百聯百用”應用技術推廣高端論壇在上海灣谷科技園成功舉行。論壇圍繞上海楊浦區在“科創中國”平臺提出的“數字文化,位置服務”需求,對收集的65項產業服務需求和68項技術成果進行研討交流,并邀請來自全國及上海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及創新機構的院士、專家就北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作報告。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在致辭中表示,北斗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目前北斗已全面服務于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領域,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4033億元人民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而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對于北斗規模化應用及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持,預計我國北斗產業將迎來新的黃金發展期。專家表示,北斗應用服務正全面邁向新時空服務體系,到2025年綜合時空服務總體產值將達8000—10000億元規模,到2035年,預期構建形成智能信息產業體系,創造形成中國服務品牌,直接產生和帶動形成的總體產值規模將超過30000億元左右。
大力發展和提升以北斗為中心的PNT服務能力與應用以及推進“北斗+”和“+北斗”,促進北斗融合創新深入應用與規模化、高質量發展也成為與會專家關注的焦點。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專家曹沖等在報告中指出,要努力擴大以北斗為中心的PNT服務,構建起北斗新時空服務體系,促進“北斗+”技術創新驅動和“+北斗”產業融合發展雙向發力,推動產業規模化、服務產業化和市場全球化。而要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則要從應用與服務、產業與市場、人才與技術、研究與開發、金融與投資、管理與政策等方面多管齊下。?
專家表示,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產業生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精準時空服務正逐漸取代目前的位置服務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方向。圍繞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著力推進體系化融合創新,實現PNT技術更廣泛的應用于移動網、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將當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生態體系極大拓展,形成更大的產值規模是產業發展的未來總路線。
“本次論壇的召開是北斗領域積極開展‘科創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于賢成表示,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積極響應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建設倡導與要求,做好與“科創中國”平臺的對接工作。同時,引導協會分支機構、會員單位進駐“科創中國”平臺,依托平臺開展供需對接、交易服務等活動,逐步將專家、需求、項目、成果等信息匯入平臺,并向“科創中國”榜單評選工作推薦北斗產業先導技術、新銳企業、產學研融通組織。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承辦。(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9/15/content_12198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