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年11月22日
已經查看了361次
日前,2021斯坦福中國社會創新峰會舉行。峰會以“新連接創造新動能”為主題,海內外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推動共益經濟、實現共同富裕。
國務院參事、北京樂平基金會理事長湯敏在主旨演講中強調,經過改革開放,我國有了很強的經濟基礎,這時候推動共同富裕就顯得更為必要。由于一、二、三次分配在推動共同富裕里能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工作重點應該放在大頭上,也就是在第一次分配上。
“要改變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就是為企業創造價值這種誤解,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及活動的經濟收益,讓那些真正為系統做出貢獻的人得到公平的分配。”未來研究所執行董事Marina Gorbis在主旨演講中表示。
《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中文版出版人沈東曙認為,2021年共同富裕成為中國新時代發展的新愿景,意味著中國開始了一個尋找共同但有差別的幸福新旅程,這也意味著我們大家要有更多的責任和擔當,要用新的思維去做出共同但有差別的貢獻。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力量如何更好地讓投資進入到有用的領域,如何創造真實性的連接,以實現對于共同富裕的更好追求。”康奈爾大學可持續全球企業講席教授、哈佛大學社會創新與變革計劃委任教授Chris Marquis認為。
新冠肺炎疫情間接導致全球各地貧困問題加劇,致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行動起來的不僅是中國。UWC ISAK Japan創始人兼校長Lin Kobayashi提出,要給女性從小就配備相應的技能培訓,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推動價值觀或者社會層面文化的轉變。
面向未來,我們需要走出一條實現個人成長、業務發展、以及社會與經濟價值創造的共益之路。“我們希望看到無論技術、工作方法還是組織制度的創新,不僅能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獲得感,還能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參與感。”清華大學中國社會創新與現當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中文版學術顧問劉北成強調。
2021-11-21 17:46:04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