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年1月12日
已經查看了571次
【凝材聚力 抗疫有料】周惠久論壇預告-曾小勤教授:材料基因工程與不銹鎂合金設計
題目:材料基因工程與不銹鎂合金設計
時間: 2022年01月15日 下午16:00
方式: 線上講座 騰訊會議號 207 320 067
摘要:鎂作為一種輕量化的金屬結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交通、電子通訊等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但是鎂的易腐蝕性極大的阻礙了其在海洋環(huán)境下的應用。潮濕環(huán)境下鎂的腐蝕主要表現(xiàn)為微電偶腐蝕,陽極溶解、陰極析氫和陰陽極電位差是導致腐蝕的關鍵三要素,因此抑制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將有利于改善鎂合金本體的耐腐蝕性。合金化是提高鎂合金抗微電偶腐蝕的有效途徑,但是選擇合金元素的種類以及含量是設計耐腐蝕鎂合金最大的困難。報告人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研究模式,采用高通量計算與實驗的方法,開展了不銹鎂合金成分設計與優(yōu)化,從上萬種備選體系種篩選出2種具有優(yōu)異耐腐蝕性能的三元鎂合金。研究表明,不銹鎂合金表面生成了十分致密的保護層,鹽霧腐蝕速率較常規(guī)商用鎂合金降低了2個數(shù)量級。該項研究不僅為解決鎂合金的腐蝕性帶來希望,而且也驗證了材料基因工程方法在快速高效設計新材料方面的有效性。
簡介:曾小勤,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科技部重點研發(fā)專項專家。擔任上海交通大學科研院副院長、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中心主任、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職務。主要研究方向為先進鎂合金設計與加工,開展了“多元微合金化阻燃”、“稀土時效析出相強化”與“高通量電化學腐蝕計算”等科學問題,發(fā)展了阻燃鎂合金、高強度鎂合金與不銹鎂合金多種高性能鎂合金材料。主持自然科學面上基金、重點基金、杰青基金,以及科技部支撐計劃和重點研發(fā)計劃等項目60余項。累計發(fā)表SCI收錄論文200余篇,參與撰寫專著2本,申請發(fā)明專利80余項,參與制訂了2項國家標準。曾獲2020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和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獲得德國亥姆赫茲協(xié)會頒發(fā)的鎂研究獎 (Magnesium Research Award 2011),2021年獲得國際鎂合金學會頒發(fā)的年度人物獎。
來源:西安交大材料學院官網 20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