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1月26日
已經查看了642次
“立足海洋大省優勢,高水平建立和運作省藍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匯研究上搶占國際制高點!1月21日,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海口開幕,海南省省長馮飛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22年海南將大力發展碳金融,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海南路徑,爭做“雙碳”工作優等生。
生態環境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021年,海南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2%的情況下,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一流。瞄準建設生態環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貿易港目標,十三五期間,海南生態環境改革持續深化,生態環境監管的整體性、權威性、科學性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
馮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2021年,海南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4%,細顆粒物(PM2.5)濃度13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處于近幾年的低值,河湖庫和近岸海域水質保持優良,化肥施用量和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4%和3.6%。
馮飛表示,2022年,海南將研究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編制項目引進低碳指南。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展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社區、低碳校區、低碳景區、低碳建筑試點。大力發展碳金融。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海南路徑;就瓿芍攸c區域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確權登記,制定海南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地方標準、啟動首批試點,推進赤田水庫流域生態補償等機制創新試點。完成造林綠化10萬畝。開展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持續鞏固提升空氣質量,細顆粒物(PM2.5)、臭氧平均濃度分別控制在每立方米13微克和120微克以下。
“雙碳”“藍碳”成為今年海南省兩會代表委員討論的熱詞。海南省人大代表辛吉武建議,開展南海生態系統碳匯評估,通過廣泛應用氣候觀測數據、生態觀測數據、衛星遙感數據,全面開展評估核算工作,合理規劃能源結構、碳排放、碳消耗、碳循環、碳交易、固碳儲碳等涉碳目標和具體措施。
“作為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海南在發展藍色碳匯方面有著先天優勢。”海南省人大代表畢華建議,海南在“十四五”期間,要以大力發展藍色碳匯為重要抓手,通過加強藍色碳匯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建設藍色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區等方式,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
2022-01-26 14:58:04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