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2月25日
已經查看了2282次
2月24日,在因智而生·聚力致遠——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賦能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高峰會上,由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紅杉數字智能產業孵化中心、BI-ATLATL聯合創新實驗室等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共同參與的聯合賦能計劃正式啟動。
去年7月29日,浦東新區正式發布“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簡稱GOI)”,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文件精神。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是浦東“盤活家底再創業”,實現從1到100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在這一進程中,如何聚合政府、大企業與小企業的合力成為關鍵。
為構建覆蓋全區、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工作網絡,浦東將通過創新中心“一企一檔一專員”,為每一家創新中心建立一套規范檔案,配備一名專屬服務人員,提供針對性、精準化服務,形成賦能合力。
據悉,專員隊伍由創新中心聯絡專員、區域服務專員和科經委服務專員共同組成。檔案則包括三類主體:授牌的創新中心、創新中心的賦能企業,以及賦能合作伙伴。
通過該工作制度,政府相關部門可動態掌握創新中心發展態勢,形成精細化管理服務網絡體系后,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對創新中心發展實現可視化跟蹤;對集聚各類賦能合作伙伴,針對各類需求提供個性服務;在平臺上,也能與各類創新主體形成有效對接互動,賦能硬核科技企業發展。
峰會上,各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的代表們討論可提供的服務內容、經驗,以及在人才、場景、場地等方面相互賦能的資源融合。
據悉,百度飛槳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中心實體和同期揭牌的“百度飛槳人工智能公共技術平臺”,發揮和調動了百度飛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多年積累的豐富生態資源,以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和上海地區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
“飛槳自成立開始就一直注重開源開放,因為技術必須在應用過程中才能完善。我們有一系列共創的計劃,包括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聯合培養人才、服務產業。”百度AI技術生態總經理馬艷軍介紹,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先進技術在上海重點產業的需求和應用,整合百度飛槳AI技術服務、解決方案及生態資源,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上海企業低門檻、高效率應用AI技術、AI資源,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
奇跡點孵化器利用其對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痛點的理解,整合了微創二十余年所積累的產學研資源、多元門類的技術平臺以及通往規模化量產與商業化市銷渠道等核心產業資源。圍繞微創十二大業務領域,奇跡點孵化器通過知識產權驅動式主動孵化、線站式產業資源精準匹配以及聯合式運營顧問深度服務這三大特色保障這一孵化模式的有效落地,致力于孵化出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公司,滿足臨床需求。
紅杉數字智能產業孵化中心、普華永道-張江科學城-陸家嘴金融城加速營等則是少數由投資機構和咨詢公司牽頭的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紅杉孵化中心擁有一整套針對B輪以前企業的賦能體系,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定制化賦能加速模塊,支持企業成長發展。通過加速營的形式,普華永道構建了廣闊的、可信賴的生態圈。
大手拉小手,浦東GOI深度賦能小企業創新。峰會上,上海小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涵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復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代表與現場嘉賓交流企業的發展需求。
復亞智能基于飛槳的端到端開發套件PaddleDetection和模型壓縮工具PaddleSlim,專門針對電力企業精細化巡檢場景需求,研發出一套全自主電力桿塔與通道巡檢系統。通過電力全自主巡檢系統,預計人力成本減少50%以上,巡檢時間縮短30%以上。
“如今,每一項技術都有很強的專業性,這種專業性有時會成為交流的屏障,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辦法可能就是如今天一樣開展深度交流、融合。在GOI的生態中,成員們可以形成互相支撐的體系,相信未來大家可以攜起手來助力浦東、助力上海的發展。”馬艷軍說。
2022-02-24 21:43:22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