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4月19日
已經查看了2132次
據估算,到2025年,寧夏在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的人才缺口至少達4.5萬人。記者4月18日從寧夏新時代人才強區戰略暨“才聚寧夏1134行動”新聞發布會獲悉,在打造西部人才高地的過程中,科技部門將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為全區培養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
近5年來,寧夏科技廳按照自治區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把持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作為推進人才強區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的重中之重,依托自治區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和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工程,累計培養科技領軍人才90名,組建科技創新團隊130個,全職和柔性引進科技創新團隊65個,成為全區推進科技進步、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去年,由自治區創新團隊牽頭完成的400萬噸煤制油項目為寧夏首次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下一步,科技廳按照‘才聚寧夏1134行動’部署,將重點圍繞科技人才‘育、引、用、留’全鏈條,實施好四大人才工程。”寧夏科技廳副廳長桑長清介紹說,四大工程具體為突出高端引領,實施科技人才培養工程;突出精準高效,實施科技人才引進工程;突出賦權松綁,實施科技人才活力工程;突出生態營造,實施科技人才暖心工程。
據介紹,圍繞自治區重點產業、生態保護、民生保障需求,寧夏計劃“十四五”時期遴選培養10名左右能夠站在區域科技發展前沿、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具有卓越組織才能的杰出科技人才;遴選培養150名左右能夠在學科、行業和產業領域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的科技領軍人才;組建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200個,統籌人才、項目、平臺、資金一體化配置和穩定支持,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群體。
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科技人才需求,寧夏堅持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并重,全職引進突出“精準”“高端”“急需緊缺”,柔性引進突出“靈活”“高效”“以用為主”。充分發揮企業引才用才主體作用,實施人才伙伴計劃,支持企業充分利用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與區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建立協同配合的創新聯合體。對區內企業通過掛職兼職、項目合作、顧問指導、平臺共建等形式柔性引進的人才,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帶培帶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經評估后按企業所付薪酬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
與此同時,寧夏將改革科技項目組織方式,實行重大科技項目“揭榜掛帥”“賽馬”“軍令狀”及定向委托等制度,讓有真才實學的科研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支持科研人員到企業參與自治區重大科技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在人才類和基礎研究類項目中推行經費包干制,提高科研項目間接費用比例;深入開展科技人才減負行動,建立“兩頭嚴、中間松”的人才項目和科研項目管理機制,推動部門聯動、數據共享、結果互認;改革科技人才評價制度,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
“我們堅持為科技人才搭建干事創業平臺,讓事業留住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桑長清表示,寧夏科技廳將在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領域啟動建設自治區實驗室,布局建設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等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堅持以服務“人”的創造性活動為核心,推動科研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建立科技政策落實監督投訴機制,解決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疏通科技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為人才盡情施展才華提供廣闊平臺。
2022-04-18 20:26:37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