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4月21日
已經查看了2040次
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拉開帷幕,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能建”)承辦的“能源融合發展,共建綠色世界”分論壇舉行,多位嘉賓聚焦綠色創新、包容合作開展深入討論。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李保東在致辭中表示,能源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領域和主戰場,推動能源革命,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需要推動多種能源協同互補,加快能源與建筑、交通、工業等協同發展,創新能源數字新業態,并開展能源融合發展國際合作。中國自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經逐漸從倡議變為行動,從理念轉化為實踐。
“能源領域的碳減排是實現碳中和的‘牛鼻子’,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全球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表示,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處理好“兩大辯證關系”:一是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要形成優優互補、強強聯合的關系;二是把傳統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間的不穩定不平衡關系,變成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清潔低碳的三大系統友好關系,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宋海良還提出,未來能源融合將朝著“交融”即多能互補、綠色轉型;“數智”即數字賦能、智慧物聯;“聯通”即國際合作,互聯互通三大趨勢蓬勃發展,產生“1+1>2”的效果。中國能建將繼續圍繞國家端、行業端、區域端、國際端、項目端“五端發力”;以“能源+”為切入點,在技術集成、場景、平臺、通道、機制上尋求更大突破。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從政策支撐角度剖析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性。他特別強調,除了運用國家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引導、激勵、約束相關企事業單位之外,還應采取相應的配套政策,比如配套電價政策,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同時,強化國土空間的保障,以及利用數據要素作為支撐,為能源系統的資源補償、規劃、開發、運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此外,加大投融資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向低碳減碳項目以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能源項目提供更多的支持。
“融合”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到底有多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吉臻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能源發展的主要路徑是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多種能源綜合化。所謂綜合化就是“融合”,是新舊能源此消彼長,逐步使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主體地位,進而實現零碳的目標。
劉吉臻表示,從技術的層面講,融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多能互補”,發揮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各自的稟賦和優勢,支撐生產生活;二是“供需互動”,通過技術和市場調節,未來用戶和供給側將互動起來;三是通過信息化技術,使能源流、信息流、價值流多流融合。
2022-04-20 22:12:22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