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7月26日
已經查看了1165次
7月20日,2022年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在京啟動。與去年首屆大賽不同的是,除了“公開海選”之外,今年科技部首次以榜單形式“揭榜掛帥”,聚焦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綠色技術等3大重點領域,提出了免疫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碳基半導體、量子計算與測量和脫碳固碳技術4個顛覆性技術方向,面向社會重點征集具備顛覆性、突破性的技術解決方案。
那么,大賽如何挖掘、發現、遴選顛覆性技術?優勝項目又會得到哪些扶持?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大賽承辦單位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
顛覆性技術: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
在2018年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顛覆性技術創新的論述言猶在耳: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顛覆性技術,對于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經濟循環暢通、擴大內需、推動綠色發展等意義重大。舉辦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是科技部深入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要舉措。
去年舉辦的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通過項目初篩、領域賽和總決賽等多輪次篩選,最終36個優勝項目從2724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這些顛覆性技術項目,均直面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顛覆性技術創新不是‘走捷徑’而是‘辟蹊徑’,是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產生顛覆性效果的技術。”賈敬敦認為,作為一種“改變游戲規則”的創新技術,顛覆性技術是基于科學原理產生的全新技術或是已有技術交叉融合產生的新技術,具有非共識性、新穎性和現實需求,多分布在事關產業鏈安全和穩定的“卡脖子”領域。
打破常規識別遴選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重大科研項目大多采用專家評審制。顛覆性技術在當前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難以被發現,正是由其本質決定的:在新想法、新技術冒尖的時候,大多數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贊同,甚至無法理解。
“改變顛覆性技術項目的發現機制至關重要。舉辦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就是要搭建氛圍寬松的展示交流平臺。”賈敬敦說,大賽還引進了風險投資機構,相較傳統評審僅有行業技術專家參與的模式,建立起了市場主導的發現機制。
不僅如此,由科技部主辦的這項大賽,構建起了全國科技主管部門上下聯動挖掘顛覆性技術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了國家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渠道廣、觸角多、感知快的優勢,設立了社會廣泛參與、多方聯合發力的重點項目推薦機制。此外,還構建了由國內外院士、行業戰略專家、龍頭企業家領銜的顛覆性技術專家咨詢隊伍等。
“聚焦技術突破和產業變革,我們提出了顛覆性技術發現識別和遴選評議機制。”賈敬敦解釋說,借鑒“海爾邁耶九問法”,聚焦技術項目的顛覆性、可行性和影響性,大賽組委會構建了全新的項目評議標準,瞄準未來3—5年內可產業化項目開展技術評判和全方位評議。
大賽還打破傳統科創賽事打分評優規則,強調以發現、識別視角對項目顛覆性的可能進行判定。與此同時,大賽采用多輪次交叉評議機制,對初次評議未達成共識的技術項目,轉換專家組進行二次評議,實現多層次、跨行業、跨領域評議。
打造“發現—遴選—培育”服務體系
記者了解到,為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關于推進顛覆性技術發展的戰略部署,火炬中心將持續開展顛覆性技術創新特點及規律研究,深入挖掘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顛覆性技術方向,探索顛覆性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不斷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與突破。
談及今后如何做好顛覆性技術創新工作時,賈敬敦介紹,科技部火炬中心將構建完善顛覆性技術“發現—遴選—培育”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如建立健全顛覆性技術發現和識別機制,出臺對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穩定支持政策等。
“我們將建立顛覆性技術跟蹤與培育機制,對具備顛覆性技術苗頭或已識別出的顛覆性技術項目,積極提供技術孵化和產業化配套服務,加速顛覆性技術項目孵化落地。”賈敬敦表示,顛覆性技術項目跟蹤監測機制的建立,則能在更早期、更敏銳、更高效地發現和挖掘顛覆性技術。
2022-07-25 23:56:28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