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8月10日
已經查看了899次
以“核能創新助力碳中和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九屆國際核工程大會(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于8月8日-12日在北京和深圳舉行。8月9日上午,大會在北京—深圳兩地共同開幕。
本屆大會由中國核學會、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JSME)聯合主辦,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得到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西屋電氣有限公司的協辦支持。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劍鋒和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長利擔任大會總主席。
本屆大會邀請11位中外嘉賓作大會報告。大會另設16個技術專題、12個論壇、4個研討會,提交論文1800余篇,研討內容涵蓋核電運行與維護,工程與改造,壽期延長,核燃料與材料,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第四代反應堆與聚變技術,核能在氣候變化中的應用等核工程領域各方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業的12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會上還將頒發本屆國際核工程大會長期杰出貢獻獎。
國際核工程大會(ICONE)是國際核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大會,素有核工程領域的“奧林匹克”之稱,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和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JSME)于1991年共同發起,中國核學會于2005年起成為該會議的主辦方之一。至此,該會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和中國核學會共同主辦,輪流組織,每年一屆,至今已輪流在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連續舉辦了28次。中國分別于2005年、2010年、2013、2017年在北京、西安、成都和上海召開了第13屆、第18屆、第21屆和第25屆國際核工程大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評價。
核能作為安全可控、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現代能源,是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核能綜合利用在電力供應、社區供暖、海水淡化、供熱制氫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兌現減排承諾和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現實可行選擇。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世界各國更加需要加強科技開放合作,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共同應對時代挑戰。作為推動核科技和產業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中國核學會高度重視搭建高水平的科技展示和學術交流平臺,積極促進中國核科技界為世界貢獻中國經驗,在促進核科學技術的繁榮發展、普及推廣、國際交流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為中國核事業的發展進步、為促進中國與世界的核科技交流合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22-08-10 10:05:42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