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鏈接
正文
《中國材料進展網》
亞太地區未來科學與技術發展論壇舉辦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7日 已經查看了388次
2022年11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學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共同策劃的“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亞太地區未來科學與技術發展論壇” 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辦。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雷蒙德·史蒂文斯(Raymond Stevens),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范先群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朱新遠教授,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陶然等出席論壇。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Barry Marshall),2000年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古爾杰夫·庫什(Gurdev Khush),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等專家在線參加并做主題演講。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丁顯廷教授主持。
朱新遠代表上海交通大學致辭。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學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自2018年開始合作已久,在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上秉持相同的理念,在重大基礎研究、深度國際合作和青年人才培養等維度上,承擔著共同的責任,向著一致的目標邁進。此次WLA亞太地區未來科學與技術發展論壇聚焦未來科技,旨在通過國際合作和跨界聯通,推動區域社會經濟復蘇與發展。高校作為源動力,更應加強青年人才培養,為全球科技創新注入持久活力。
33.png
邁克爾?萊維特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未來未知,生物學習之于未知意義重大。生物多樣,人類多樣,因此相互學習不僅是亞太地區也是全球面對未來的最大秘訣。
主題演講環節,寧光院士、范先群院士、古爾杰夫·庫什教授、巴里·馬歇爾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教授先后作了中國糖尿病現狀與策略、惡性腫瘤的治療模式發展、亞太地區食品安全、21世紀我們能否控制病毒性疾病、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的主題報告。報告關注人類健康、醫療科技發展、食品安全、流行性疾病防控、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等話題,對亞太地區的未來科技發展和跨界聯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圓桌討論中,邁克爾?萊維特教授、雷蒙德·史蒂文斯教授、古爾杰夫·庫什教授、巴里·馬歇爾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教授、寧光院士、范先群院士、陶然副總裁等嘉賓就新冠疫情給各個領域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未來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年輕一代科學家的培養與發展等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會上,朱新遠與邁克爾·萊維特共同發布《WLA亞太地區未來科學與技術發展2022上海倡議》,倡導科學家們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普惠亞太人民,攜手建立開放-連通的合作關系,大力扶持青年科學家成長。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新聞網 202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