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11月15日
已經查看了1034次
超市里的條形碼掃描器、工業領域的激光切割、高精尖技術領域的光刻機……激光早已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晶體就是激光的核心,它能讓激光的波長覆蓋很寬的范圍,應用于不同的領域。”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潘世烈這樣描述晶體的神奇作用。因此,誰擁有性能更加優異的晶體材料誰就掌握了激光的關鍵核心技術。
20世紀90年代,潘世烈的博士后導師陳創天院士發明了KBBF晶體,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技術的國家。
潘世烈介紹,深紫外激光具有波長短、光子能量高等特點,在激光精密加工、前沿科學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因此,研發新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對于鞏固我國在深紫外全固態激光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非常重要。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潘世烈放棄美國優渥的條件選擇來到新疆理化所,組建了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團隊,致力于新型深紫外等多波段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發。
10多年來,潘世烈帶領團隊對數萬份材料樣本進行實驗、分析、對比、研究。“找到合適材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潘世烈說,需要很多步驟去驗證,攻克一個個難點、解決一個個問題,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得推倒重來。正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堅持、實踐,潘世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基于氟化硼酸鹽設計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新思路,實現了新晶體設計的突破,為我國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技術創新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該成果獲評2021年度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團隊獲第19屆“新疆青年五四獎章”。
不僅如此,他還帶領團隊先后承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項目、自治區“十四五”重大科技專項等,力爭建成高水平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原始創新策源地、顛覆性技術創新基地、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在潘世烈看來,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發現新晶體僅僅是第一步,獲得大尺寸、高質量的光學材料是團隊接下來研究的重點,這樣才能推進研究成果真正落地應用。”
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明確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潘世烈說,此次大會的召開讓他對未來信心更足,他將繼續帶領團隊潛心研究,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原載于《新疆日報》 2022-06-08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