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11月23日
已經查看了981次
11月21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海外的30名院士齊聚山東濟南,參加在此舉行的第二屆山東人才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項目洽談會。在“智匯齊魯 創贏未來”的主題下,“如何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成為本次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眾多院士專家、政府代表紛紛就此議題建言獻策。
這是該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聚力打造人才創新發展新高地的最新動作。山東省委書記李干杰,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出席會議并講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主持大會。
打造最優生態,讓更多“千里馬”馳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山東人才創新發展大會、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項目洽談會是山東重點打造的招才引智平臺。本次活動自6月份啟動以來,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人才引進、項目洽談系列活動180余場,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領軍人才1418人,簽訂高層次人才合作項目4029個。
全方位加強引才、育才、聚才,塑造人才資源競爭優勢,正是山東省委、省政府重視的主要工作之一。該省以人才鏈為總牽引,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服務產業鏈,持續打造人才各展其能的廣闊舞臺,持續培植人才競相成長的豐厚沃土,持續完善人才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營造人才安心立業的最優生態,讓更多“千里馬”在齊魯大地競相馳騁。
記者注意到,本次大會發布的《2022年山東省人才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山東省人才資源總量突破1500萬人,位居全國第三。高層次人才、產業人才、青年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引育成效顯著。
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也在講話中提到,“新時代的山東,人才集聚高地正加速形成,‘人才成就山東,山東成就人才’蔚然成風。”
為何讓山東成為人才集聚的沃土?這一課題永遠沒有完成時。回答這一問題,出席大會的各位院士學者紛紛給出建議。
靈活引人育人,重視留人用人,生態是關鍵
“既要重視高端人才引進,又要在人才自主培養上固強補弱。”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術才看來,要在人才自主培養方式上構筑“全鏈條”比較優勢,搭建科教產教融合的試驗田。他表示:“要發揮好山東教育大省的優勢,培養優秀的本科生,出色的碩士、博士、博士后,并且將這些人才留下來,強化自主造血能力。針對加快產才融合、校企融合,形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全方位搭建校外實踐和就業實習基地,促進人才鏈、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有機融合。”
高能級平臺是吸引集聚人才的“磁石”。山東農業大學建有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各類高層次人才數量不斷增長。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建議,統籌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整體構建四級聯動、梯次銜接、具有山東特色的實驗室體系,建立實驗室建設長效機制,在科研項目、科研條件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國際學術影響力和社會發展支撐力。
生態是引人、留人、用人的關鍵。“要由管理向服務轉型,做好人才服務,在工作生活方面提供方便,減少人才煩心事,讓人才能專心致志地投身到創新創業中去。”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恩東表示,要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充分放權,大力投入。還要容錯,允許課題有不成功率,否則有風險的創新就不敢做。
如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眾多院士專家都提到了改革的力量。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政府+”“企業+”“人才+”等多種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模式,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11家,總數居全國第二位。“新型研發機構本質是面向市場、面向需求,用新的體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科技部火炬中心政策與協調處處長于磊表示,國家支持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等新型創新主體,完善投入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的發展模式,引導新型創新主體集聚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
2022-11-22 19:53:30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