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12月29日
已經查看了1060次
“作為一名水利人,能參與三峽工程是最大的幸福。只要三峽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這里堅守一天!薄嵤厝
出生在淮河邊,生長在淮河邊,童年時的鄭守仁見過洪水肆虐下萬劫不復的景象,從小他就立志要當一名水利工程師,解除洪澇災害對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威脅。
20世紀60年代初,鄭守仁從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畢業后,義無反顧地加入長江水利工程建設者的行列。自此,他長期輪守在多個水利工程現場,并與志同道合的妻子一起,把家安在了陸水、烏江渡、葛洲壩、隔河巖、三峽工程的工地!班嵖偟募遥刃∮执螅盒。18平方米就是最大;大,有河流山川,看得見水電站、大壩。對鄭總而言,初心在家就在,使命在家就在!2020年7月24日晚,在悼念鄭守仁逝世的文章《悼念|堅守以至仁》中,曾任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的劉寧如此動情地寫道。
作為一名水利工程師,三峽工程是鄭守仁治水生涯的“巔峰之作”。自1993年受命主持三峽工程設計以來,鄭守仁在三峽壩區一待就是20多年。但他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一輩子干了一個又一個水利工程,53歲那年終于趕上了夢寐以求的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號稱“全球一號水電工程”、水電領域“世界級難題”。面對外界種種質疑,鄭守仁頂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加強研究、優化設計,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把一個個問號變成驚嘆號,為國家節省了大量投資,并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由于長期駐守工地,簡陋的生活方式加之超負荷的運轉,鄭守仁積勞成疾。2005年8月,鄭守仁因癌癥住進醫院。誰知術前的一個雙休日,趁著醫生不在,他從醫院偷偷跑回三峽工地,叮囑做好混凝土的溫控防裂工作。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鄭守仁的生命已經與大壩、與水利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女兒長到16歲,只見過父親兩次,一句“爸爸愛工程勝過愛女兒”成為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痛。女兒出嫁,他沒能到現場送上祝福;父母生病,他無法守在病榻前照料……“莊子云:‘至仁無親’。鄭總舍小愛為大愛,舍小家為國家。他對黨和人民飽含深情,對社會主義建設充滿激情!”劉寧如是評價。
名和利,在鄭守仁眼中都是過眼煙云。20世紀90年代初,鄭守仁被授予“隔河巖工程特殊貢獻者”,獎金5萬元,他毫不猶豫地捐了出去。2004年,鄭守仁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獎金20萬港元,他將這筆錢一分為二——10萬港元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專著出版基金,10萬港元用于資助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2005年,鄭守仁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50萬元,他也全部捐獻了出來。每逢遇上洪澇災害,他總是帶頭捐款,匯款單上的署名為“長江委一職工” 。談到榮譽,鄭守仁說:“這不是個人的功勞,而是群體的功勞。領導這么信任我,讓我負責這項工作,責任是主要的,經濟上的需求是次要的。我們搞技術工作的會把這些東西都看得比較淡薄一些!
2020年7月24日,鄭守仁在武漢與世長辭。長江西陵峽畔三峽壩區十四小區辦公樓205室的那盞燈,再也沒能亮起。直到生命的最終時刻,他依然在同時間賽跑,回到三峽工地寫書,做好三峽工程的技術總結!拔易吡艘院,你們要多替我回三峽看看。”他重病臥床時,依然心牽三峽工程。
【院士小傳】
鄭守仁(1940—2020),水利水電工程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水利工程設計50余年,先后負責烏江渡、葛洲壩導截流設計、隔河巖現場全過程設計,1994年以來負責三峽工程設計工作,主持三峽工程單項技術設計、招標設計、施工圖設計,為我國水利水電建設和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做出重大貢獻。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二等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金獎2項、銀獎1項。2004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7年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來源:光明網 2022-03-26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