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3月7日
已經查看了344次
近期,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2級博士李天在國際高水平期刊Small上發表了題為“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of Multistage-Helical Nano-Micro Conducting Polymer Structures and their Enhanced Attenuation Mechanism of Multiscale-Chiral Synergistic Effect”研究論文,創新性闡明了多級手性結構的電磁響應模式和寬頻調控機制。論文通訊作者為孟凡彬特聘研究員。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No. 51903213和No. 5217130130190)、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 (No. 2023NSFSC1952和No. 2022ZYD0028)、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基金 (No. 2021Szvup124)和中央高;A研究經費 (No. 2682021GF004)及相關國防項目的資助與支持。
【研究內容】
目前先進組合探測技術和多波段雷達發展對吸波材料提出了許多挑戰,尤其集中于低厚度和低負載下的寬頻高效吸波需求。手性吸波材料由于特殊的電磁交叉極化和諧振效應,可以在不添加額外磁損耗介質條件下使得電磁參數產生明顯的磁響應,助于寬頻吸波材料的輕量化設計和服役穩定。盡管手性吸波材料備受關注,但許多研究僅集中在簡單的材料制備和性能表征上,仍存在一些關鍵問題亟需解決,尤其是在性能調制和吸波機理方面。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孟凡彬“電磁功能材料”團隊近年來致力于手性吸波材料設計和電磁特性研究,并深入研究了該類寬頻吸波材料的防腐隱身一體化功能(Small, 2023, 10.1002/smll.202300233;ACS Appl Nano Mater, 2022, 5, 9780;Chem Eng J, 2022, 427, 131582;Compos Sci Technol, 2021, 204, 108630;Nano Res, 2018, 11, 3329;ACS Appl Mater Inter, 2017, 9, 15711)。本工作提出了導電聚合物基多尺度手性雜化吸波材料的可控調制策略,實現對多級手性結構的精準調控,闡述了多次手性結構在電磁場下的耦合諧振效應于寬頻吸波機理。
來源:2023年03月07日 15:28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