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4月4日
已經查看了305次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謝永慧教授團隊提出的氣液互轉二氧化碳儲能技術,依托“西安交大-百穰新能源科技先進儲能動力設備研究中心”順利完成了工程轉化和性能考核試驗。
氣液互轉二氧化碳儲能技術由系統攻堅團隊首創,不僅具有壓力溫度等級低、安全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不依賴地質條件等優點,而且無需使用化石燃料、不產生固體廢棄物,是一種零碳排放的綠色儲能系統。該系統具有廣泛的功率等級、容量和地域適應性,在大容量長時儲能上具有極佳的經濟效益,最大可滿足儲能容量1000MWh等級的需求。同時,系統壽命可達30年以上,在全壽命周期內均可保證循環效率不衰減。
攻堅團隊突破了儲能系統、壓縮機、透平、換熱組件、存儲容器、高速轉子以及密封和儲氣庫方面的7項關鍵技術和180多個難點,實現了關鍵技術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從2021年10月22日開工建設,于2022年8月25日完成所有設備安裝。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經過攻堅團隊技術人員的艱苦努力,在世界上無先例、缺乏運行調試經驗的情況下,歷經五個月,攻克了十萬立方米等級的二氧化碳充填、大壓比壓縮機和透平調試、從夏到冬大溫差環境二氧化碳蒸發器和冷凝器調試等眾多難題,實現了儲能系統的聯合調試運行。系統最長單次運行時間達2小時57分鐘,充分驗證了二氧化碳儲能系統長時間穩定運行和適應負荷變化的快速啟停能力。測試結果表明,系統技術指標參數優于設計要求。
該工程驗證系統及性能測試的順利完成證明了氣液互轉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具有極高的工程應用價值,可實現高效率熱質儲能,并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為達成我國雙碳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來源:交大新聞網 日期:2023-03-24 21:37